西藏自治區黨委統戰部版權所有????藏ICP備18000039號-1????
藏公網安備 54010202000133號
(2019年7月24日中國佛教協會第九屆常務理事會第三次會議通過)
為了在新時代更好地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不斷提高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廣度與深度,充分發揮佛教積極作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本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全國宗教工作會議精神,制定《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五年工作規劃綱要(2019-2023)》(以下簡稱《規劃綱要》)?!兑巹澗V要》旨在闡明新時代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的時代背景、基本內涵、重要意義、指導思想、遵循原則、總體目標、努力方向、重點工作和組織實施要求,重在落實,力求實效,是未來五年本會及全國佛教界開展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工作的重要依據。
一、歷史回顧與時代背景
兩千多年前,佛教從印度傳入我國,在新的自然、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環境中生存發展,就必須克服環境差異、觀念沖突、制度矛盾、生活方式不同等困難,不斷與時俱進與社會相適應。佛教傳入中華大地后,歷代祖師大德根據佛教傳承發展的本土環境和信仰需求,在堅持基本信仰、核心教義、禮儀制度的同時,摒棄了不符合中華文化傳統的一些觀念與制度,契理契機地推進佛教中國化進程,最終形成我國的三大語系佛教。
觀念認同、制度適應、生活融合是歷史上佛教中國化的三大途徑。漢傳佛教在信仰層面認同中華文化觀念,適應禮制要求,從而創造出懺法等信仰儀軌;在思想觀念層面整合儒道思想,經過南北朝佛教學派的詮釋,從而形成隋唐宗派佛教;在制度層面適應儒家倫理、禮制規范,經過四分律宗的闡釋弘揚、禪宗的創造性轉化,形成叢林清規;在生活層面,僧眾通過農禪并重等修行和實踐,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修行方法與寺院經濟。
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中國佛教界面對民族危亡與佛教衰頹的困局,自覺提倡人間佛教思想,推動教制整理、教產改革、教理弘化,走向佛教現代化之路。人間佛教的提出,不僅推動了近現代佛教革故鼎新的蛻變,更對當代佛教的發展有著立本開新的啟示和光前裕后的影響。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黨和政府的關懷支持下,中國佛教協會于1953年成立,實現了中國佛教三大語系、四眾弟子空前的大團結,為新中國佛教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組織基礎,在中國佛教史上譜寫了劃時代的光輝篇章。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百廢待興的中國佛教事業進入了全面恢復時期。1983年,本會成立三十周年時,趙樸初會長提出“提倡人間佛教積極進取思想,發揚農禪并重、學術研究、國際交流三個優良傳統”的指導方針,為改革開放后中國佛教的發展指明了方向。1993年,本會成立四十周年時,趙樸初會長提出“著眼佛教事業建設與發展的未來,各級佛教協會和全國佛教界都必須把注意力和工作重點轉移到加強自身建設、提高四眾素質上來。加強佛教自身建設,就是加強信仰建設、道風建設、教制建設、人才建設、組織建設”,引領改革開放后的佛教事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黨的十九大以后,本會第九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提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總結佛教中國化的歷史經驗,努力開創佛教中國化新境界,努力開啟弘揚人間佛教思想新階段,努力展現佛教文化新面貌,為開創新時代佛教事業發展的新局面規劃了藍圖?;仡櫄v史,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佛教事業的發展,始終堅持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始終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
2015年中央統戰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必須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2016年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對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進一步作了深入系統的論述,為新時代包括佛教在內的我國各宗教堅持中國化方向指明了方向。2017年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堅持我國宗教的中國化方向,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的高度重視與積極引導。
新時代賦予新使命,新思想引領新航程。今天,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不是已經完成的歷史,而是當前和今后我國佛教傳承發展的時代大勢與前進方向,是一個伴隨著時代進步與社會發展而不斷發展、不斷深入的歷史進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如何汲取我國古代佛教中國化的寶貴經驗,堅持我國佛教中國化方向,使佛教更好地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是擺在全國佛教界面前的重大時代課題。
二、基本內涵與重要意義
新時代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就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培育踐行團結進步、和平寬容等理念,發揚中國佛教優良傳統,傳承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文化,在保持佛教基本信仰、核心教義、禮儀制度的同時,深入挖掘教義教規中有利于社會和諧、時代進步、健康文明的內容,對教規教義做出符合當代中國發展進步要求、符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闡釋,建設具有新時代中國特色的佛教思想體系、制度體系、教育體系和佛教文化,使佛教更好地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更好地發揮積極作用,團結我國各民族佛教徒積極投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關系著我國佛教今后的發展方向與前途命運,關系著中國佛教的政治面貌與精神風貌,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一是佛教界結合實際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舉措。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論述,是黨中央關于宗教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是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正確途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的重要內容,是做好新時代宗教工作的根本指引,也是包括佛教在內的我國各宗教面臨的重要政治任務。佛教界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以及全國宗教工作會議精神,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毫不動搖地堅持我國佛教中國化方向。
二是我國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重要任務。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為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提供了更加清晰的具體目標、實現途徑和評價標準。只有堅持中國化方向的宗教,才能更好地與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歷史性轉化,對我國宗教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只有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順應新的時代特點,適應新時代前進要求,才能使佛教更好地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三是我國佛教健康傳承發展的必由之路。任何宗教的生存發展,都必須適應其所處的社會環境、時代背景、文化語境。歷史上,佛教之所以能傳承發展2500多年而不衰,成為世界性宗教,除了其自身具有的獨特魅力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佛教能夠與時俱進地適應當地的自然、社會與人文環境。今天,佛教身處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中國,處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也必須與國情特點和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相適應相契合,才能健康傳承發展。
四是佛教契理契機原則的內在要求。契理契機是佛教弘法利生的根本原則。所謂契理就是弘法利生的內容要符合佛教的根本信仰、核心教義、價值追求,所謂契機就是弘法利生的形式、方式、途徑、載體乃至佛教徒的生活方式、制度建設、組織建構要契合地域特點、時代因緣,契合眾生的根機。佛教在當代中國契理契機地傳承發展,首先就要與我國的政治制度、社會制度、法律體系、文化背景相適應,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同頻共振。
五是發揚中國佛教優良傳統、傳承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文化的重要途徑。佛教在我國兩千多年發展弘揚的歷史長河中,一代代高僧大德秉持上求下化的宏愿,悲智雙運、善巧方便地將佛教的三寶信仰、核心教義、理想追求、價值取向、精神境界融入中國社會、中華文化,融入中國人的心靈與生活,形成了農禪并重、重視學術研究、國際友好交流等優良傳統,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文化,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優良傳統和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文化都是在佛教不斷中國化的進程中形成的,也只有在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的大前提下才能得到真正地傳承、發揚,得到創造性發展與創新性轉化。
六是解決我國佛教領域突出問題的指導原則。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光輝照耀下,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廣大四眾弟子的團結和合、不懈努力,我國佛教事業恢復振興,各個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步。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的認識到,當前佛教領域依然存在著不少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信仰淡化、戒律松弛、追名逐利、放逸懈怠、追求奢華等教風問題依然存在,在某些地方某些寺院甚至有發展蔓延的趨勢,嚴重侵蝕佛教肌體,損害佛教清凈莊嚴的形象和聲譽。佛教的制度建設特別是寺院內部管理的制度和方式仍然存在不少落后于時代發展要求的問題,中國佛教的現代轉型尚未完成。治理佛教領域商業化問題的工作復雜艱巨,任重道遠。科學技術飛速發展既為佛教的傳播弘揚提供了新的手段、載體和方式,也對佛教生存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只有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堅持面向和立足新時代中國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才能更好地解決佛教領域的突出問題,推動我國佛教事業健康有序發展。
三、指導思想與基本原則
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的指導思想是,政治上,高舉愛國愛教旗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論述,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全面貫徹黨中央關于宗教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確保推進佛教中國化工作始終沿著正確的政治方向前進;宗教上,堅持以戒為師、以法為依、正信正行,堅持以佛法僧三寶為信仰核心、以經律論三藏為經典依據、以戒定慧三學為學修綱領,堅持清凈莊嚴的佛教本色,在保持佛教基本信仰、核心教義、禮儀制度的同時,深入挖掘和闡釋教義教規中有利于社會和諧、時代進步、健康文明等符合當代中國發展進步要求、符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在適應時代進步的過程中全面加強和創新佛教自身建設,持續推動中國佛教現代轉型,自覺抵制將佛教世俗化、庸俗化、商業化的錯誤傾向,契理契機發揮佛教積極作用,不斷增強佛教界堅持中國化方向的理論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自覺接受黨和政府的領導。這是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的首要政治原則,是佛教中國化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前進的根本保障。佛教界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應自覺接受黨和政府的領導,自覺按照黨和政府的要求做好各項工作。
——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這是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在價值觀方面的導向性要求。在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的進程中,佛教界應深入挖掘、闡釋、弘揚教義教規中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符合的內容,引領廣大信教群眾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堅持契理契機原則。契理契機原則是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在佛教教理教義上的基本依據。新時代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應努力做到契理與契機的圓融統一,以適應時代因緣與眾生根機的方式傳承、闡釋、實踐、弘揚佛教的核心信仰、教理教義、修行方法與精神境界。
——堅持踐行弘揚、豐富發展人間佛教思想。人間佛教思想是近現代以來中國佛教界的有識之士在革除佛教積弊、謀求佛教復興、推動傳統中國佛教現代轉型、彰顯佛教對現實社會人生積極作用的思想創新與實踐探索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近現代以來中國佛教界在民族危亡、社會劇變的大背景下繼續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的重要思想成果。改革開放以來,趙樸初居士等佛教大德倡導的人間佛教思想,逐漸成為我國佛教事業恢復振興、健康發展的指導思想。新時代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應在梳理發展源流、總結歷史經驗、借鑒海外成果的基礎上,繼續踐行弘揚、豐富發展人間佛教思想,并以此為契機推動佛教思想建設。
——堅持加強佛教自身建設。自身建設是佛教健康傳承發展的根本,是佛教發揮積極作用的根本,也是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根本。佛教自身建設包括信仰建設、道風建設、人才建設、教制建設、組織建設和文化建設。這六個方面的建設不是彼此孤立、各行其道的個體,而是各有側重、密切關聯的有機整體,其中信仰建設是佛教自身建設的核心,道風建設是佛教自身建設的根本、人才建設是佛教自身建設的關鍵、教制建設是佛教自身建設的基礎,組織建設是佛教自身建設的保證,文化建設是佛教自身建設的紐帶。新時代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推動佛教事業健康發展,必須進一步鞏固和加強自身建設這個根本,推動佛教自身建設全面發力、重點突破、協調發展、取得實效。
——注重發揮佛教界的主體作用。佛教團體、佛教院校、佛教活動場所、佛教教職人員和信教群眾是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的主體。新時代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應充分發揮佛教界的主體作用,調動佛教界自身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堅持中國化方向成為三大語系佛教四眾弟子自覺的價值取向與行動指南。
——深刻把握佛教中國化的歷史經驗和客觀規律。研究、把握、遵循佛教中國化的客觀規律,是確保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的重要原則。要深刻總結、認真汲取佛教中國化的歷史經驗,通過調查研究、經驗交流等方式總結各地佛教界在新時代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的新做法、新成果、好經驗,將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相結合,不斷研究、總結、把握和遵循新時代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的普遍規律,避免拔苗助長、形式主義、主觀主義等錯誤做法和傾向,確保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真正落到實地、取得實效。
四、總體目標與努力方向
新時代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的總體目標是,建設團結和合、清凈莊嚴、開放包容、充滿活力、具有更強國際影響力的中國佛教,使我國佛教更加健康地傳承發展,更加充分地發揮積極作用,更好地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更好地為維護世界和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本會要引領全國三大語系各民族佛教徒,不斷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實現增強政治認同更加自覺、融入中華文化更加自覺、適應社會發展更加自覺,從而真正適應我國社會制度、社會道德和社會文化。
——增強政治認同更加自覺。擁護中國共產黨,擁護社會主義制度,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覺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化對黨和國家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始終與黨在思想上同心同德、在目標上同心同向、在行動上同心同行。
——融入中華文化更加自覺。自覺傳承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文化,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動適應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創造具有新時代中國特色的佛教文化。在佛教思想、制度、文化、活動等方面體現中國風格,更加全面深入地融入中華文化。
——適應社會發展更加自覺。自覺順應社會發展要求,牢固樹立國家意識、公民意識、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維護憲法和法律權威,遵守和維護社會道德和公序良俗,在法律法規范圍內開展宗教活動。主動服務社會,積極參與公益慈善活動,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作貢獻。履行社會責任,堅決抵制違規違法宗教活動,維護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維護祖國統一、國家安全。
五、主要任務與重點工作
今后五年本會將引領全國佛教界,按照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的基本內涵、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總體目標、努力方向積極主動、扎實有序開展各項工作,力爭取得較好的階段性成果,把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不斷引向深入。
(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提高佛教界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覺悟,確保推進佛教中國化始終沿著正確的政治方向前進。
引領全國佛教界建立健全政治理論學習制度,及時學習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最重要的是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進一步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團體、院校、場所,深入三大語系佛教四眾弟子的心中,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努力。
開展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實踐活動,繼承發揚中國佛教愛國進步的優良傳統,梳理總結佛教愛國思想,深入學習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光輝歷史、中國共產黨的光榮歷史、近代以來中國人民謀求民族復興的奮斗歷史,深入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了解我國國情特點,深入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一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科學論斷的深刻內涵,引導三大語系佛教四眾弟子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不斷強化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把佛教自身發展與國家的前途命運緊密結合在一起,不斷提高愛國主義思想覺悟。通過國家重大歷史事件、佛教界愛國歷史名人紀念活動等,展示愛國主義深刻內涵,培養愛國情操,弘揚愛國精神。指導、支持地方佛教界建設好“宗教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展示佛教參與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的重要資料和文物,發揮好基地的教育功能。積極開展“四進”活動(國旗、憲法和法律法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宗教活動場所),引導佛教團體、佛教院校、佛教活動場所規范升掛國旗,重大活動、重要會議奏唱國歌。
以學習憲法和貫徹落實新修訂《宗教事務條例》為重點,利用“宗教政策法規學習月”活動等平臺,引領全國佛教界開展多種形式的政策和法律法規學習活動,進一步提高法治意識,正確認識和處理國法與教規的關系,增強依法依規開展宗教活動、依法依規管理教務、依法依規維護合法權益的自覺性;為宗教領域法治建設建言獻策,協助黨和政府不斷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
(二)堅持佛教思想建設的中國化方向,豐富發展人間佛教思想,構建具有新時代中國特色的佛教思想體系。
在現有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梳理佛教思想發展的歷史源流,繼承佛教思想中國化的優秀成果,總結佛教思想發展的歷史規律,為加強新時代佛教思想建設提供歷史支撐與經驗借鑒。
深入挖掘佛教教義教規中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契合的內容,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對佛教教義教規作出現代詮釋,為佛教界踐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思想資源與信仰支持。
踐行弘揚、豐富發展人間佛教思想,堅持人間佛教思想契理契機的根本原則,深入梳理總結人間佛教思想的教理淵源、經典依據、發展脈絡、歷史經驗,吸收借鑒海外人間佛教思想弘揚、踐行、發展的寶貴成果與成功經驗,進一步研究把握人間佛教思想的本質特征,進一步明確新時代踐行弘揚、豐富發展人間佛教思想應當抵制的錯誤思想與錯誤做法,探索建立人間佛教的教理、經典、學修、制度、禮儀系統。
以豐富發展人間佛教思想為契機,建設立足佛陀本懷、發揚優良傳統、融入時代精神、體現中國特色、服務當代社會、開放包容多元的新時代佛教思想體系,引領新時代中國佛教健康傳承發展,更好發揮佛教凈化人心、涵育道德,啟迪智慧、傳承文化,改善人生、利益人群,服務社會、廣利眾生的積極作用。
支持藏傳佛教界持續開展教義闡釋工作,支持南傳佛教界加強新時代思想建設,對藏傳佛教和南傳佛教教義教規作出符合當代中國發展進步要求、符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闡釋。
(三)堅持佛教信仰建設和道風建設的中國化方向,塑造、維護新時代中國佛教的清凈教風與莊嚴形象。
引領全國佛教四眾弟子樹立和堅持佛教的正信正見,增強辨別、防范和抵御各種邪教和迷信思想侵蝕的意識和能力,糾正信仰淡化的不良風氣。
引領全國佛教界堅持以戒為師、以法為依,持之以恒加強教風建設。貫徹落實本會《關于加強佛教教風建設的倡議書》《關于規范升座、開光等佛事活動的通知》,積極探索新時代加強佛教教風建設的新方法、新途徑,著力解決佛教教風建設中的突出問題,堅決反對一味追求世俗名利的不良風氣,堅決糾正戒律松弛、放逸懈怠、追求奢華以及寺院綱紀廢弛、民主管理和寺院制度落實不到位、內部不和合等侵蝕佛教肌體、損害佛教形象聲譽的現象,自覺維護佛教及出家僧人清凈莊嚴的形象。
加強佛教活動場所管理。依法依規科學有序管理寺院,落實民主管理原則,持續倡導“文明敬香,合理放生”,努力創建和諧寺院、文化寺院、生態寺院,更好發揮寺院在教風建設中的基礎性作用。
加強佛教教職人員管理。持之以恒抓好漢傳佛教規范傳戒工作,嚴把僧眾入口關、傳戒質量關,從源頭上確保佛教教職人員的整體素質。做好佛教教職人員認定備案工作,加強佛教教職人員隊伍建設。督導寺院及僧眾堅持學律持戒、半月布薩、結夏安居的律儀制度,堅持別行共修、冬參夏學、講經弘法的學修制度,堅持二時課誦、過堂用齋、共住共修的生活制度,堅持勤修三學、學修并進、解行相應的佛教修行原則與優良傳統,保持佛教教職人員少欲知足、淡泊名利的衲子本色,展現僧團清凈和合的精神面貌。鼓勵支持有條件的地方佛教協會、佛教院校、寺院加強戒律清規的整理研究,倡導學戒、持戒、弘戒的良好風氣。
繼續深入開展全國性講經交流活動,鼓勵佛教教職人員講經說法,引導佛教教職人員把時間和精力主要放在持戒修行、聞思經典、弘法利生、服務社會上來,培育發揚學習經典、研究經典、宣講經典的良好風氣,將講經說法與弘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引導廣大信眾愛國愛教、正信正行。
深入貫徹落實十二部門聯合下發的《關于進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業化問題的若干意見》以及本會《關于自覺抵制佛教領域商業化不良影響的通知》,堅決抵制佛教領域商業化問題的不良影響,及時反映佛教界的合理訴求和意見建議,配合黨和政府做好佛教領域商業化問題治理工作,遏制亂建寺廟和濫塑大型露天宗教造像,反對商業資本介入、操控寺院管理和以佛教活動謀取商業利益,切斷借教斂財利益鏈,明確寺院作為宗教活動場所的屬性和職能,維護寺院的清凈莊嚴,更好發揮寺院弘法利生的積極作用。正確區分商業化問題與佛教自養事業,引導佛教自養事業健康有序發展。
(四)堅持佛教制度建設的中國化方向,推動寺院管理現代轉型,建設具有新時代中國特色的佛教制度體系。
修改完善本會制定的佛教界內部規章制度,使其符合新修改《憲法》、新修訂《宗教事務條例》以及相關法律法規規章,提高佛教內部管理的規范化、制度化、現代化水平,構建具有新時代中國特色的佛教制度體系。
鼓勵支持各地寺院在政策和法律法規范圍內積極開展關于寺院管理制度、管理組織、管理方式方面的探索,建立健全體現佛教戒律精神、繼承和發揚佛教優良傳統、響應新時代對佛教教制建設新要求的具有當代中國特色的寺院管理制度、民主管理組織形式和管理方式,持續推動寺院管理的現代轉型。
督導、支持依法取得法人地位的寺院,按照有關法規規章要求健全法人治理結構,探索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活動場所法人治理結構。
(五)堅持佛教人才建設的中國化方向,建設具有新時代中國特色的佛教教育體系。
把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作為培養佛教教職人員的重要導向,按照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詣、品德上能服眾、關鍵時起作用的標準,培養更多的高素質佛教人才,為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提供人才保障。
指導支持佛教院校堅持正確辦學方向,把握時代特點,貫徹落實宗教院校建設規劃,持續推動佛教院校師資隊伍建設、課程體系建設和教材編寫工作,完善辦學機制,增強辦學能力,提升辦學質量。
加大佛教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公共課程的比重,開設或加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中華文化、中國歷史、宗教政策法規和佛教中國化歷史等課程。
繼續貫徹落實關于宗教院校的“兩個辦法”,穩步推進佛教院校教師資格認定和職稱評審聘任以及學生學位授予工作,制定完善有關佛教教育和人才培養的規章制度,不斷提高佛教教育的規范化、制度化水平。
做好優秀教師獎教金和留學生獎學金發放工作,持續完善佛教教育激勵和支持機制。
繼續召開全國佛教院校聯席會議,促進校際交流,加強佛教院校信息互通、資源共享、人才交流、經驗互鑒,推動全國佛教教育事業協調發展。
進一步豐富佛教教育國際交流的形式和內容,拓展廣度和深度,積極吸收國外和港臺地區佛教人才培養的成功經驗,關注和把握國際佛教教育及院校建設的潮流動向,推動國際佛教青年間的交流、了解與合作。
繼續指導、支持藏傳佛教和南傳佛教教育事業發展,進一步提高藏傳佛教院校的辦學水平和辦學質量;支持中國巴利語系高等佛學院建設,著力解決南傳佛教教職人員和人才匱乏的問題。
深入研究總結古代佛教叢林教育的特點、優勢、精髓及其對當代佛教教育的借鑒意義,梳理總結近現代佛教院校教育建立發展的成果經驗,研究把握佛教人才培養與成長的獨特規律,充分借鑒吸收現代國民教育的長處,探索傳統叢林教育與現代院校教育有機融合的方式方法,努力走出一條既發揚優良傳統又具有時代特色、既符合佛教人才培養的獨特性又遵循教育一般規律的佛教人才培養之路。
重視日常培養,通過舉辦各類學習培訓班,加強對佛教四眾弟子的世情國情、宗教政策法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方面的教育。
發現、培養和使用中青年佛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中的優秀分子,選拔有能力有條件的到佛教團體和佛教活動場所任職歷練。
(六)堅持佛教文化建設的中國化方向,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具有新時代中國特色的佛教文化。
引領全國佛教界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教育工程,開展各種形式的讀書、培訓、研討、體驗等活動,營造熱愛文化、學習文化、傳承文化、弘揚文化的良好氛圍,挖掘弘揚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文化中健康、有益、積極向上的內容,作出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相契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相融合的闡釋,塑造溫和、理性、包容的佛教文化品質,反對宗教狂熱和極端思想。
繼續以佛教傳統節日為契機弘揚優秀佛教文化和中華傳統文化,努力發揮佛教文化凈化心靈、涵育道德的積極作用。
繼續發揮本會文化機構和佛教文化教育基金的作用,支持地方佛教界辦好佛教文化機構,與時俱進搭建和完善佛教文化研究、傳承、展示、弘揚與對外交流平臺,辦好具有引領示范作用的佛教文化活動。
深入研究、整理、總結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文化的發展歷程、優秀成果、歷史經驗、基本規律,做好佛教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為新時代佛教文化建設提供歷史借鑒。
充分運用新科技、新材料、新工藝等手段,賦予當代佛教文化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推動佛教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創造新時代深入人心、影響世界、傳之久遠的佛教文化,推進中國佛教文化走向世界。
(七)踐行佛教慈悲濟世精神,開展公益慈善事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努力發揮積極作用,更好適應新時代社會發展要求。
繼續在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開展慈善活動,加強與少數民族佛教界的聯系,促進三大語系佛教界交流,維護民族團結、邊疆穩定、祖國統一。
繼續參與扶貧攻堅工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力量。
引領全國佛教界廣泛開展公益慈善事業,創新運作模式,完善管理制度,拓寬慈善領域,培養專門人才,將應急賑災等臨時性的慈善活動與常態化、專門化的慈善項目有機結合,提升佛教公益慈善事業的專業化、規范化水平,努力發揮佛教服務社會、利益眾生的積極作用。
(八)在海外聯誼和對外友好交往中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為祖國和平統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進一步發揮佛教文化紐帶的獨特優勢和積極作用,加強與港澳佛教界的交流合作,加強內地與港澳地區的文化聯結,團結港澳佛教界愛國愛港愛澳力量,助力增強香港、澳門同胞的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為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發揮積極作用。
加強與臺灣佛教界的聯誼,鞏固與臺灣重要佛教組織、老一代佛教界代表人士的固有關系,重視發展與臺灣佛教界中青年一代的友好關系,傳承發展兩岸佛教界的天然聯系與傳統法誼,推動兩岸佛教界共同弘揚中國佛教與中華文化,促進心靈契合,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為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貢獻力量。
加強與海外華人佛教界的聯誼,充分運用佛教作為海外華人主要傳統信仰的優勢,建設海外華人的精神家園,增強華僑華人的文化歸屬感與民族向心力,團結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繼續開展對外友好交流,鞏固發展中韓日佛教黃金紐帶關系,增進與東南亞、南亞佛教國家的傳統法誼,拓展加強與歐美佛教界的交流,為促進睦鄰友好、增進中外友誼和“一帶一路”建設發揮積極作用。
繼續辦好世界佛教論壇,積極參與國際佛教組織和宗教和平組織的活動,參與國際宗教與文明對話,推動中國佛教“走出去”,提高我國佛教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為促進文明交流互鑒、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懈努力。
六、組織實施與保障措施
本會要提高對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重大意義的認識,把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作為新時代佛教工作的鮮明主題,全面貫徹黨中央精神和決策部署,認真履行《規劃綱要》組織實施主體責任,發揮在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工作中的組織、引領、指導、推動、支持、協調作用,將《規劃綱要》的組織實施納入2019-2023年度工作計劃要點,具體列出每年實施《規劃綱要》的重點工作,明確目標任務,分解工作任務,落實責任分工,力戒形式主義,確保各項工作取得實效。
本會領導班子及其成員要提高思想認識,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立場,切實履職盡責,在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方面發揮表率作用,做好《規劃綱要》實施的方向把握、統籌協調、整體推動、檢查監督工作,保證《規劃綱要》穩步有序實施。
本會各部門、各單位要增強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擔當意識、合作意識,按照《規劃綱要》要求,明確各自的工作任務,分工負責、互相配合、團結協作,共同推進《規劃綱要》的貫徹實施。
本會刊物《法音》《佛教文化》《佛學研究》和會網站要做好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的輿論宣傳工作,宣傳黨中央關于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的重要理念、思想、方針和重大決策部署,及時報道本會及地方佛教界實施規劃、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的典型案例、創新做法、成果經驗,介紹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的理論成果,反映佛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在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過程中的思想動態、認識變化與真誠心聲,幫助社會公眾了解新時代中國佛教健康傳承發展的時代風貌,為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營造積極健康的輿論氛圍。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佛教協會可以根據本會制定的《規劃綱要》制定本地區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的規劃綱要或實施方案,指導本地區佛教團體、佛教院校、佛教活動場所、佛教教職人員和信教群眾做好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的相關工作,凝聚起全國三大語系各民族佛教徒的磅礴力量,共同開創新時代佛教中國化的新境界。